近年,中央对城镇化的提法多了些人文气息,比如要注意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要建构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让人们感到新型
文章千古事,明德万年馨。中国书院肇始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经元、明、清至今,始终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岁月如梭,如今大部分书院已不再教书授业,但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教化理念,依然如淙淙流水,滋养文化的血脉,贡献
问津千年,古韵巍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的问津书院,门前流淌着微波荡漾的孔子河。孔叹桥、坐石、桀溺畈、晒书山等一系列历史遗迹记录着千年前先贤在这里“问津寻路”,探求人生渡口与济世之路的经典故事。
近四旁,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松柏苍翠,峰岭巍峨,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历经千年岁月,古朴雅致,温润依然。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首出自唐末五代十国王贞白的《白鹿洞》,记叙了诗人在白鹿洞求学的勤勉不倦。山林蔚秀,清溪湛湛,“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记者团实地走访白鹿洞书院,与从事书院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