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是一本描述寻访中国当代隐士的书,具体地点在终南山。作者比尔•波特,一个美国男人。“终南山是隐士的天堂”他在书里这样写到。
书分十二章,记述作者几次寻隐终南山之旅的所见所闻,内中有道有禅,图文并茂,酬问对答,深入浅出,算是“在路上”的游记。篇章多用白描,恬淡静雅,淡而真味出,雅却不孤高,亲切但丝毫不狎。叙述中,略有议论或感慨抒发,每每恰到好处。有时写景,物我相容,有身历其境之感。行文有老美式幽默,不动声色而又回味深长,多处惹人会心而笑,有的地方却能叫人笑到悲凉。书中字句拿捏转换超有功力,自如自在,删繁就简三秋树般,可见翻译能力颇为强大。译者明洁,应为法名,女性,据说长相如菩萨般美丽。她为此书所做的序在我买到的这个版本(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3月)里已经不见了,有些遗憾。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咸阳武功县,东至陕西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道家有人认为广义的终南山包括昆仑,崆峒,太白、华山,武当,嵩山等。忆起小时候,家中大门上贴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这南山便是此山。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终南山只是作为城市的某一反义词孤零零虚幻幻地存在着。其实它里面有匪夷所思的神话传说,高大的山树郁郁葱葱直升直上,低处有多样杂花长于草丛中,像是散落人间的孤儿,孤单得如同真正的孤儿,草地旁山路静谧深不见底,路边常见鬼样的石头如刀似卵,有时有水在流,如琴声呜咽,或若斧斤考击,叮当作响,铿锵不绝于耳,水声里狗样的兔子,黄腹、黑白纹路的啄木鸟,肥胖臃肿的熊,旁若无人各忙各事,可见不可见的简陋茅蓬、潮湿山洞、颓败寺院道观,卧于钟南山里不言一语,用于安寄信仰与希望的雕像安安静静的,默默承受着经年风雨,那些身处其间的隐士拥有山间万物的特质,自然协一,真诚淳朴,弃绝伪装,无法用语言去表述。
隐士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后汉书》中有对隐士的诠释——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但究其本源,真的隐士,敢于直面看似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貌似枯寂的山林,他们在深山老林里寻找返回大道的路,这就是修道参禅。或者这些个禅道名词的限定也应是多余,他们只是在变老,在变老的过程中,花费时间去学习如何遗忘和放弃。
曾有见到学佛人讥讽欲学道人说:佛为最,道是低档次、中专水平,外道而已。这如此偏狭论断者不足与言论辩驳。
今大道既隐,货力为已,唯利是图。关系决定命运,环境改变人品,在百舸争流的欲望海洋中,人是很容易迷失陷落的,没钱了憋屈,有钱了空虚,往往是改了人品,变了环境,坏了命运,这么多年来,慢慢知道人们想要的东西大抵不过钱和女人,为了钱和女人活着到底不能算是个体面的事情。尽管不体面,既然都不体面,依然还那么无所畏惧乐此不疲地活着,有时是真不自知,有时是知道了却不得已。顾及己身亦复如是,在城市里辗转,为着莫须有的浅陋目标劳心费力,虚伪应对自我克制,有时觉得活着真他妈的足够憋屈,足够无可奈何,生老病死,离苦合欢,爱情仇恨,难解难拆,不如回乡下做个农民的好,找个姑娘,组合个佛家所说的梦幻泡影家庭,农妇、山泉、有点田,白天放放羊,晚上抱完老婆后写写诗,乐得逍遥自在,但乡下毕竟也属尘世,离不开你来我往互相应对,况于自身碍于脸面困于情爱,放不下丢不开,每每不得,唯有作罢。孤独感油然而生。
思来想去还是那些隐士退而结网来的无后顾之忧,决然畅快,不得不深表钦佩。之所以我只有钦佩的份,是因为“在中国,所有选择隐居修行的人,其目的都不是抛弃其他人,而是通过隐居修行来获得救助他人的方法和能力自助,而后能助人”,比尔•波特在另外一本叫做《禅的行囊》的书里如此写道。关于修行,我是门外汉,那门外必定还隔着几层山,而且我未曾想过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敲僧月下门,问道终南山,因此只能自怨自艾,临渊羡鱼,惶惶不可终日。
“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道闪电,或者一个梦。八十年如云掠过。我们出生了,然后又死掉”(书中禅师语)。如是如是,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不是钢铁侠,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宏愿太过远大,我只希望把铁矿石还给石头,让自然的自然,今夜的隐士只属于他自己,一切都在生长,唯有那些为道之人日日见损,趋见于无。自度方能度他,没有觉悟的人只好先洗洗睡了,等咱妈喊咱解放全人类的时候才起来吃饭吧。
如我一般做不了隐士的城市人,红尘滚滚浪滔天,颠沛欲望随身转,如何静心宁意,或许可以学着安妮宝贝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里说的这样: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如若可以,倒也勉勉强强算得上是个城中隐士。
于己,掩卷可思的书必是一本好书,能让我如此懒人写下这么多字来,自然是好书不过了。希望借由此书,读到的人可以追寻并找到生活中“独处”的乐趣,隐隐自己的欲望和无知,隐隐自己的虚伪和狡黠,隐隐自己的隐隐作痛,拥有更深的觉悟和仁慈,与家人、与同事、与陌生人、与身处的城市和谐共处,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