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作者:网络 更新时间:2021-04-01 点击次数:165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后或者4月5日当天。
清明节有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踏青郊游时,大家少不了要吃一些新鲜特色美食,清明节将至,必吃的“清明寒食”: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用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团坯制好后,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将它们入笼蒸熟。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糰子的表面,所以青糰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节时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窗透初晓 日照西桥
云自摇
陌上花开 浪蝶归来
雨自飘
心有别念 悦之无音
花自怜
清明雨上 红尘陌路
人徘徊
清明节不仅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
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将清明前的第三天定为寒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相隔很近,所以清明逐渐融入了寒食祭祖的习俗。到了唐朝,唐玄宗直接将清明和寒食节打包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后来清明节逐渐吸取上巳节踏青的习俗,逐渐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作为一个集节气和节日于一身的传统佳节,清明节还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蝶恋花.清明祭》
又到一年清明祭。
细雨纷飞,
泪眼婆娑涕。
思绪任凄风舞逸,
昔时光梦魂追忆。
无尽相思心在泣。
雨打梨花,
花瓣飘零地,
瓣瓣白花忧也寂。
苍茫大地悲声起。
清明节是重大的传统祭祀节日。清明时节,春风微凉,细雨微殇,处处话凄凉,更是添加了浓浓的诗和远方色彩。
沉浸在微风细雨里,又想起逝去的亲人,和那低矮的土坟。世间最大的痛苦,是永别;世间最无法挽留,是逝者,当一切出现在面前,唯有坚强起来,照顾自己。也许,这是逝者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承诺。
七侓藏头诗
【淸】风淡淡夜梳妆,
【明】月幽幽入梦乡。
【时】日无情空学醉,
【节】期有景独寻芳。
【寄】心且喜人生短,
【托】意犹悲此世长。
【哀】绪翻来同乐事,
【思】君何以解忧伤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到,每到这一时候人们便开始利用各种形式缅怀先人。当然在故去人中有老有少,但老去的人占绝大多数,这是自然的。每当清明人们怀念之情尤然而生,叹息人生苦短,思念人世的不易。人的一生如同这日落日出的一天,人一出生就象这日出的那一刻,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人到青年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人到壮年那就是骄阳似火,是干事业成大事的阶段;而人到老年便是日落西山。虽然落日后便是黑暗,但是日落前还有晚霞满天
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起初只是节气名称,后逐渐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上巳节交汇融合,成为“时年八节”中的#清明节#。这一天,既是祭祖扫墓、慎终追远的感伤之日,也是扑蝶插柳、踏青赏春佳节。今天,在追忆中拭去心伤,心怀感恩继续前行。
清明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一面是扫墓,慎终追远,怀念故人,纪念和回望生命的过往。另一面是游春,踏青插柳,感受春的气息,是感受和体会新的生命。一面是祭祀追怀的庄重,一面是荡秋千、放风筝和蹴鞠,感受浓浓的春意。其实这就是个生生不息的节日,追怀过往,展望未来。既有对过去的尊重,更有对新未来的感受。这其实是在万物生长的春天对于生活的追怀和期望的凝聚。这个节日的这两面其实都是人生的重要的部分。宋代大儒程颢有一首《郊行即事》说清明景致最好:“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这一天既要追怀过往,更要珍惜春意。
清明节
簪花载酒临安路,雨后一株,零落修竹。十五年前梦已疏。
清明游子邻家过,旧日云初,焚毁诗书。谁复南阁共剪烛。
——闲畔落花·丙申年·三月初二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踏青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