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白县终南文化研究院官网!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以文化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_以文化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_
以文化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9-07-02 点击次数:597

   类型文学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国故事,通过作品展现火热鲜活的中国社会生活,彰显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国人的奋斗与梦想以鲜活的故事表达出来,发出自信响亮的文学声音.

  近年,中国的谍战、科幻、玄幻等类型文学在海外受到欢迎。日前出版的《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以详实数据支撑这一事实。报告从图书销量、网络书店销售排行、海外书评网站读者评价等第一手数据入手,展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实绩。2018年3月截取的数据显示,刘慈欣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英译本在亚马逊网站销量排行进入前3000名,而与之同时,一些名声颇高的当代纯文学名家名作英译本销量排名在几十万名开外。在书评网站上参与评价的读者人数同样存在着巨大差距,关注《三体》等类型文学的读者人数也远远超过关注纯文学的读者人数。这些数字意味着,学界对于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关注,已经从早期输出目的地和译本多少、翻译语种多少、收录图书馆数量多少,转向关注作品落地效应。毕竟,有读者才是文学接受的关键。2015年起刘慈欣系列小说《三体》在欧美广受欢迎,2015年初,北美网友开始自行翻译中国的《盘龙》等网络小说,引发数百万英文世界读者追捧。这些迹象表明,中国类型文学在海外传播中具有优势,对海外读者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类型叙事天然携带跨文化流通基因

  “类型文学”是伴随网络文学发展而在最近10年内热起来的文艺学名词。它强调以题材和写作模式、套路来划分作品,其内涵相当于以前的通俗文学概念,又有所拓展,可以将一些游走在纯文学边缘地带的作品也纳入其中。“通俗文学”往往隐含旨趣高雅或低俗、品位高或低、面向知识精英或普通大众这种二元对立的认识框架;“类型文学”的说法则较为中性。类型文学本质特征是以“好看”为宗旨,把读者当成服务对象,在乎读者阅读感受,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愉悦和抚慰,注重文学的想象力。大规模类型文学作品的涌现,必将冲击已有文学认识框架,成为刷新文学观念的契机。

  国外译介到中国的畅销书大部分是类型文学,如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丹·布朗的悬疑小说、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乔治·R·R·马丁的奇幻小说等。中国近年类型文学写作成就正是世界范围内类型文学热的组成部分,它们用相似的模式服务全球读者,天然自带跨国界流通能力。这种流通能力的获取,至少依赖于以下三个因素:其一,有一个好故事,有悬念,有吸引力,能为受众带来阅读快感,故事经得住翻译的,在跨语言译介过程中损耗和变形程度低;其二,有人类共通兴趣点,如对未来或异世界的想象、纯智力推理式思维游戏、对人性进行深度挖掘等,这会使读者接受起来少障碍、无负担;其三,有一整套成熟的跨国翻译、推广、营销手段。其中译者的翻译水准、版权经纪人的眼光、出版方的市场推广能力这三个因素联合作用,成为影响类型文学能否受到海外市场接受乃至追捧的重要因素。

  类型文学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更强覆盖

  类型文学海外传播热凸显市场力量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有论者提到,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一种“用户思维”,只有满足海外读者日常文化生活需求,使之产生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才能走进人心。此前一段时间,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主要依赖有规模有体系的经典作品译介,这些译介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译介书目和目标读者的喜好、接受度之间有差距的情况,从而影响译介和推广效果。类型文学海外传播则更注重市场需求,有时候甚至表现出从“译出”到“译入”的变化,即不是先译好了再推送,而是对方主动译入。据称,中国网络小说的许多海外读者因为等不及人工翻译的滞后,甚至通过机器翻译来实时阅读中文更新内容,这种如饥似渴的读者需求是中国文学走出去根本的动力。

  类型文学海外传播热凸显海外读者群的扩大和丰富。此前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读者主要是汉学家群体、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和修读文学专业的学生,类型文学传播则使读者群扩展到工薪阶层、青少年、网络游戏爱好者等更为普泛的大众读者群,使中国文学更多地在文学读物的意义上被接受,通过生动故事和深入的兴趣沟通,更容易加深理解、打动心灵。

  相对于“纯文学”,类型文学传播还有一个优势是立体式输出,其传播形式不仅仅是单一文字呈现,而是一个立体运作:制作依附于文学故事的游戏、动漫、电影、电视剧、周边衍生商品等。它携带的不仅仅是“阅读”这个动作,还包括观看、演示、虚拟现实体验等。它对读者的影响和感染是全方位的,是多种载体形式合力之下的深度浸入。这些优势是传统的纯文学无法比拟的。随着中国公司搭建海外网络文学平台,中国网络小说不仅输出内容,甚至输出模式:翻译机制、付费阅读模式、打赏制度、与纸质书同步制作推广的方式等。这些模式有可能在其他文化传播中被效仿,成为世界网络文学的标准配置。

  海外需求趋热对类型文学创作提出更高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为包括类型文学在内的文艺创作指明方向。作为活跃在文学海外传播和交流一线的重要力量,类型文学不能满足于读者粉丝数量和码洋、点击量,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国故事,通过作品展现火热鲜活的中国社会生活,彰显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国人的奋斗与梦想以“好看”的故事表达出来,发出自信响亮的文学声音;另一方面,自觉树立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将深入我们血脉的文化基因、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传统以形象生动、可感可知的方式表达出来,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和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面都展现出来,以文化的力量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对照这两个标准,当前类型文学创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类型文学写作处于数量多、精品少的阶段,一些作家还在盲目追求产量速度,一些作品还存在重复、拖沓、单一、陈词滥调的弊病。输出到海外的作品也以仙侠玄幻为主,讲述当代中国和中国人现实生活的作品偏少,对中国文化的书写也流于表面,有符号化、标签化、碎片化倾向。在此背景下,类型文学海外传播热反过来对类型文学发展提出更高质量要求。类型文学应该向纯文学学习深度、高度,不断突破类型、激发内在活力,同时也应打开视野,从大千世界和时代现场中萃取故事,琢磨向全球读者传达中华文化魅力的方式方法,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提炼中华文化精髓精华之间谋得平衡。

  类型文学海外传播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读者、相信市场筛选机制的力量和眼光,相信在海量作品和充分竞争的环境中,一定会诞生出类型文学精品。大量类型文学征服海外普通读者和少量纯文学在海外特定人群中获得口碑,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合理的文学输出图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类型文学是一个重要突破口,是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的重要契机。鉴于此,我们应该鼓励类型文学的壮大与输出,加强对类型文学的研究,努力夯实适合类型文学作家写出精品的土壤,把它们译介到海外,使中国文学不仅走出去,而且走进去。